林学团发〔2025〕12号——关于开展2025年林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
各基层团支部、团学组织和学生社团: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勉励语重要精神,弘扬“植绿报国”北林精神,厚植“替河山装成锦绣,把国土绘成丹青”家国情怀,打造社会实践育人新范式,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“大思政课”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做贡献,在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奉献青春力量,现就开展林学院“植绿报国”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关事项通知如下。
一、实践主题
实践淬炼青春底色——植绿报国感悟新时代,挺膺担当奋进新征程
二、实践时间
2025年7月-9月
三、参与对象
林学院全日制在读学生。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组队、鼓励本研学生联合组队开展实践。团队实践人数为6-12人。本次实践要求2024级本科生全员参加。
四、实践原则
1.坚持学生主体。围绕学生发展设计实践主题和内容,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专业特长开展社会实践,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认同,增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领。
2.坚持成果导向。做好实践项目整体设计,加强实践过程管理,注重实践总结提升,力争学生在实践中做到有所获、有所感、有所悟,避免走马观花、流于形式。
3.坚持守正创新。持续挖掘培育优质实践项目,着力强化实践地点和实践项目连续性,对可持续项目做好跟踪反馈,提升实践成果产出,建立起再实践、再深化的长效机制。
4.坚持协同联动。汇聚校内外基地资源、平台资源、教师资源、校友资源,构建结对共建模式,推动多方融合,引导实践与专业学习、科研课题项目相结合,达到双向赋能。
五、实践形式与要求
(一)实践形式
团队实践和个人实践,选择其一。个人实践应为各级团组织组织开展的“返家乡”“扬帆计划”“青年实干家计划”等实践活动。鼓励学生参与团队实践,人数为6-12人,超过12人的应拆分成两支团队开展实践且实践成果不得雷同。团队实践需确认1位专职团干部(辅导员)和1位专任教师(需为完美电竞•(中国)电子竞技-Perfect Esports,在职教师)担任双指导教师进行指导,且至少一位为林学院在职教师。各团队指导教师人数不得超过3人,其中校内教师不得超过2人。实践时长原则上不少于7天。
(二)实践要求
1.林学院本科生(2022级、2023级、2024级)本科期间需至少参与3次社会实践活动,包括团队实践和个人实践(含个人主题实践、团中央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专项、寒招宣讲实践专项等)。
2.鼓励本科生和研究生联合组队开展实践,团队中本科生人数不低于3人即可认证为本科生团队实践、研究生人数比例不低于60%即可认证为研究生团队实践,不受团队负责人身份限制。鼓励以党团支部(包含功能性团支部)为单位组队实践。
3.实践成员必须购买保险、签订安全承诺书(家长知情书,附件6),相关单据材料由学院留存至实践活动结束。
4.本次实践具体活动要求见《成果提交手册》(附件4),手册内规定项目未能提交的,不予认定实践完成、不能参加各类评奖评优活动。
六、实践内容
本年度社会实践活动将重点围绕以下六大专项开展,具体内容详见《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内容》(附件1),全国三下乡实践及团市委相关专项、北京市揭榜挂帅项目等社会实践专项将陆续发布,学院学生可按要求报名参加。
(一)“绿色长征”青年科考实践专项
围绕“山水林田湖草沙”开展山地资源调研、水土资源保护、林地生态科考、耕地保护和生态修复、河湖生态环境保护、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、防沙治漠实践等生态环保活动。
重点项目:围绕“三北”防护林工程、“保护母亲河行动”等重要国家生态工程和社会公益行动,在塞罕坝、毛乌素沙地等重要生态修复地,长江、黄河等重点生态区,开展绿色发展科考调研、生态环保科普宣讲、低碳环保实践等活动。
(二)“青声传绿”生态文明宣讲专项
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成就、美丽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,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生态文明主题宣讲,扎根中国大地,讲好中国故事。
重点项目:纪念“两山”理念提出20周年
通过“调研、学习、宣讲、共议”的形式开展面对面、互动式、沉浸式宣讲活动,分享传播“两山”理念、绿色发展故事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以及美丽中国建设的智慧与方案。
(三)“青春向党”红色教育专项
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重走红色足迹、追溯红色记忆、访谈红色人物、挖掘红色故事、体悟红色文化,进行党的理论知识宣讲及青年化阐述。
重点项目: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
聚焦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,围绕全民国防教育、国防科技前沿等主题,走进基层宣传国防知识,对话军人老兵增强国防观念、提升国防素养,推动国防教育走深走实。
(四)“青筑乡野”乡村振兴专项
积极发挥知识、技术和创新创业优势,开展美丽乡村共建共治、科技乡村智慧赋能、文明乡村规划提升、法治乡村宣讲咨询等活动,做好和美乡村建设,讲好兴安盟、科右前旗等地基层一线乡村振兴故事。
重点项目: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宣讲
走入乡村学校及家庭,通过制作画册海报、借助新媒体平台宣传等方式,就国家及学校资助政策展开宣传讲解,实施乡村发展深度调研,构建教育-产业多维度数据库。
(五)“青智未来”科技创新专项
以“挑战杯”“互联网+”“勉励杯”“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”等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为牵引,通过校地共建、校企合作加强政策学习研讨、企业走访调研、成果测试优化,贡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重点项目:绿色科技服务
充分发挥我校学科特色及专业优势,聚焦地方在绿色发展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,为当地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,实现调查研究与科技服务的有机贯通。
(六)“青砺基层”民生调研专项
广泛调研社会民生问题,以中国大地为课堂,以脱贫攻坚重大历史性成就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等为现实教材,开展精细化国情社情民情调研。
重点项目:一线基层校友寻访
与奋斗在各行各业尤其是基层一线的校友开展深入交流,了解宣传校友成长成才的励志故事与干事创业的奋斗历程,学习校友的宝贵经验和智慧,感悟北林精神。
七、组织方式
(一)召开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说明会(5月中旬)
学院将根据实际情况,结合本年度社会实践主题及形式研究工作方案,适时召开说明会。要求各基层团支部、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将暑期社会实践作为年度重点工作重点关注,及时转发实践相关通知,确保覆盖全体学生。
(二)组织团队和个人正式立项(6月中旬)
参与本次社会实践正式立项答辩的团队和个人于6月18日18:00前提交《实践立项申报表》(附件2)和《实践基本情况统计表》(附件3)至林学院团委社会实践部邮箱bjfulxyshsj@163.com,并加入答疑通知群(附件7)。后续由学院团委科创实践部组织社会实践正式立项答辩。学院将为学生提供实践团队指导工作,为申请立项的团队做好支持保障。
(三)推荐校级立项(6月下旬)
立项通过的实践项目,学院将综合答辩结果推荐校级立项答辩团队,具体时间另行通知。
(四)实践开展与成果总结(7-9月)
各团队和个人根据计划开展实践,团委科创实践部将选派工作人员与团队和个人联络,掌握团队所在地情况,并择优将实践新闻稿报送至学校。实践结束后,各团队按要求填写《成果提交手册》(附件4),整理上交社会实践成果至立项单位。
(五)总结表彰(9月初)
校院两级将组织优秀团队、优秀个人及上级相关奖励荣誉评选,并适时开展社会实践经验分享及评优表彰工作。参评优秀指导教师的教职工必须提交《实践指导情况总结表》(附件5)。
八、工作要求
1.高度重视,细化工作。各学院要高度重视社会实践“育人”功能,把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抓手;紧密结合单位实际,合理引导专项分配,做到覆盖广、有重点;在实践过程中对重点团队给予精准指导,形成一批有代表性的实践团队及实践成果。
2.精心组织,确保安全。各学院要把安全工作置于首位,落实《完美电竞•(中国)电子竞技-Perfect Esports,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管理办法(试行)》等规定,精准建立与实践学生常态化联系机制,加强过程监管,实时掌握学生实践动态,务必保证参加线下活动的师生购买保险。如遇突发情况,应立即暂停活动并妥善安排。
3.注重实效,加强宣传。各学院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网络宣传媒介,指导实践团队在国家级、省部级媒体做好典型事迹的宣传报道,积极投稿绿色新闻网、北林青春等校媒平台。同时,各学院要阶段性总结本单位实践工作情况,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形成系列报道,营造良好的校内实践氛围。
联系人:宋翔宇、李子萧、尹佳轩
联系电话:62336075
邮箱:bjfulxyshsj@163.com
附件1: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内容
附件2:实践立项申报表
附件3:实践基本情况统计表
附件4:成果提交手册
附件5:指导教师工作要求及指导情况总结表
附件6:社会实践活动安全承诺书(模板)
附件7:林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咨询群(企业微信)
共青团完美电竞•(中国)电子竞技-Perfect Esports,林学院委员会
2025年6月10日